棉花糖

繁体版 简体版
棉花糖 > 缔宙者 > 第173章 《缔宙者》2—— 18: 《知性双解》力压《帝城惊梦》

第173章 《缔宙者》2—— 18: 《知性双解》力压《帝城惊梦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却说万俟中想秀一波才华,从气势上完全压倒鸠南,从水平上彻底碾压荣霞,这就马虎不得,毕竟对方都非等闲之辈,庸俗之徒。他务必穷极所能,尽展才华。

“既然南哥发话了,我就恭敬不如从命。”万俟中朝着鸠南谦然一笑,而后将荣霞的诗稿移至旁边,再铺上纸张,提笔蘸墨,凌空挥毫,瞬成《帝城惊梦》一首:

林满月光风问尘,情倾夜都暮归人。

分离莫明深别恨,君献花酒高醉卿。

“林满月光风问尘”:写的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,树林被月光洒满,风轻轻吹过,带来一丝丝尘埃。尘埃象征红尘世事。这既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,也暗示了诗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某人的思念。

“情倾夜都暮归人”:此处的“夜都”指的是夜晚的城市或某个特定的地方,而“暮归人”则是指晚上归来的人。这句话表达了诗者对某个人的深情,这个人可能是他的爱人或朋友,诗者在夜晚等待这个人的归来,表达了对这个人的深厚情感。

“分离莫明深别恨”:是在表达分离的痛苦和深深的遗憾。诗者和所爱的人或朋友曾经天各一方,久忍离别之苦,让人感到无法言说的悲伤。

“君献花酒高醉卿”:这里的“君”指诗者自己,“卿”则是指他所爱的人或朋友。诗者希望通过献上花和酒,让对方能够沉醉其中,忘记分离的苦楚,表达了一种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安慰和快乐的心情。

整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夜晚和诗者的深情等待,表达了诗者对所爱的人或朋友的深深思念、分离的痛苦以及对重逢的期待。通过献上花和酒,诗者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安慰和快乐,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?。

但这首《帝城惊梦》和荣霞的《湖亭夜话》同样是回文诗,深度却不在一个层次。《湖亭夜话》只是一个格式上的技法,语义反顺都是一样的。而《帝城惊梦》在表演技法的基础上,通过反顺的变化对诗中的主体和客体执行了丝滑转换,而且语义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。

尘问风光月满林,人归暮都夜倾情。

恨别深明莫离分,卿醉高酒花献君。

“尘问风光月满林”:描绘了一个月光洒满树林的自然景象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。这表面上表达的是诗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,其实是诗者呼唤爱人或朋友爱惜好时光,珍惜眼前人。而且“风问尘”是指在美好的环境下会产生对“红尘”的迷恋。“尘问风光”指的却是卷入红尘中的人在思考人生。

“人归暮都夜倾情”:是指夜晚回到都市的人,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去见她付出了真心的爱人或朋友。也暗示有人在繁忙的生活中需要寻找归属感,或者在夜晚归家的时候,情感得到了释放和表达。

“恨别深明莫离分”:是在说明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无助。这里的“恨别”和“莫离分”形成了对比,表达了对于不得不分离这个结果的深深遗憾,同时也暗示了对于长久分离的深刻体会和理解。

“卿醉高酒花献君”:则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敬意。“卿醉高酒”在这里是指久别重逢,把酒言欢,一醉方休。而“花献君”则是她选择无悔地把自己交给对方,这是忠诚度和信任度的充分体现。

从整体来看,这首诗反过来读时,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的情感的表达,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、对离别的无奈以及珍视友情的情感。这种情感反映了诗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,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?。

经过认真阅读和分析,荣霞被《帝城惊梦》这首拥有复杂结构和深刻内涵的回文诗的质量惊呆了。在她看来,似万俟中这等拥有旷世才华者,放在当朝定是首屈一指。纵横古今,也屈指可数。可他文品奇高,人品却极低,就连这首诗都是冲着她来的,其中的“花献君”便是暗藏机关的暧昧。

荣霞心中有数,只能对这个才华横溢但品行不端的哥哥深表遗憾。她现在希望的就是鸠南能写出更好的诗章来打击他的气焰,同时也证明她心目中的南哥才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空前绝后,万中无一的风流才子。

自知不敌的荣霞不敢和万俟中对视,只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鸠南,怯生生道:“南哥,他这首诗太深奥,我才疏学浅,欣赏不来。”

鸠南对万俟中这首诗的意思心知肚明,对其技术难度和意蕴深度非常肯定和赞赏。他之所以没有马上作出反应,是因为他在考虑如何用委婉的方式来打消《帝城惊梦》中夹带的私货,即“醉翁之意”。

见荣霞用央求的眼神看他,并说出违心的话来,鸠南微微一笑道:“阿霞,把桌面收拾一下吧。”

荣霞估计有戏,乖乖地整理好桌面,铺好纸,连笔都蘸好了墨。

她在等待奇迹的出现,但她并不敢抱太大的希望,毕竟《帝城惊梦》的出现,在诗界应该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。现在她的心理活动,只能用忐忑来形容。

“中弟,你的《帝城惊梦》技术之精及其水平之高,可以说是绝无仅有,冠绝古今。哥算是开眼界了。”鸠南肯定了一番万俟中的作品。

“哪里哪里,南哥过誉了,弟受之有愧。”万俟中嘴上谦虚着,内心却是颇为得意。

他话音刚落,鸠南已到桌前,捉笔在手,一挥而就,“中弟,为兄献丑了。”

鸠南题完诗后,就站在桌旁,摊手示意万俟中来鉴品。

万俟中近前一看,不由一愣,觉得他题诗的书法水平虽属一流,可这写的是啥玩意啊?每行都在相同的位置上有两个同声不同义的字,读起来像结巴子一样,莫非是绕口令?

但鸠南的才华在禺州早已经名声在外,他的作品绝对不可能简单。如是一寻思,万俟中便开始认真地阅读起作品来,片刻之后,他终于看出了门道:

《知性双解》

根(跟)随润土茎(径)向天,

露(路)遇风流朵(躲)闪开。

藕(偶)有牵挂荷(何)时放,

鸳(冤)无化解鸯(殃)自来。

根随润土茎向天,

露遇风流朵闪开。

藕有牵挂荷时放,

鸳无化解鸯自来。

“根随润土茎向天”:意味着无论是植物还是人,都应该顺应自然的环境,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或生活方式。“根”随着“润土”生长,“茎”向着天空伸展,这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的基本法则,也是人生中应当遵循的原则。也就是说,每个人在生活中,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。

“露遇风流朵闪开”:描绘了花朵在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的情景。这表达了“露”对于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力,启示人们即使面对挑战和困难,也应该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,像花朵一样,随风而动,而不是固执己见。这里的“闪开”是“快速绽放”的意思。

“藕有牵挂荷时放”:是说“荷花”的根在泥巴里,杆子在水中,叶子和花及果实却在空气中,虽然它的身体处于三个不同的环境中,但它的脉络是连通的,所以能及时开放。暗示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正常的联系,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,自由地发展。如果掉链子或脱节,就没有生命力。

“鸳无化解鸯自来”:表达了对于人际关系的态度。即使存在矛盾或困难,也应该寻求和解和包容,而不是对抗。只有通过理解和包容来解决冲突,才能和谐相处。这里的“化解”是指遭受外力作用的强行“分化和拆解”,即是说只要顺其自然,珍惜缘分,鸳鸯定能成双成对。

跟随润土径向天,

路遇风流躲闪开。

偶有牵挂何时放?

冤无化解殃自来。

“跟随润土径向天”: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道路,跟随正确的方向前进。这里的“润土径”指的是一条平坦、夯实的土路,象征着正确的人生方向或选择。

“路遇风流躲闪开”: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诱惑,就像“风流”一样,我们需要正确面对,避免被其困扰。这句话告诉我们,在面对生活中的风波和桃色陷阱时,应该学会规避风险,保证自己不受干扰。这里的“闪开”是“避开”的意思。

“偶有牵挂何时放”: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们偶尔会有一些放不下的牵挂,这些牵挂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、对未来的担忧,或者是对于某些人或事的执着。可是,我们何时才能够学会放下这些牵挂,轻装上阵,更好地前行呢?

“冤无化解殃自来”:这句话强调了化解冤仇的重要性。如果心中的怨恨与不和解的矛盾长期存在,最终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。这是告诉我们,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和矛盾,并通过沟通和理解来化解它,免其给自己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。这里的“冤”字含有“冤孽”的意思,引申为内心的“顽固和偏执”。

万俟中经过反复分析理解,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首《知性双解》在组诗技巧上的别开生面简直是神之冥想,无与伦比。词性和语义于两种不同语境中自然切换,尤显变换莫测之神奇。其中一种形式以劝解为思想,文辞有如和风细雨,润物无声。另一种形式则以警示为主题,语意却是谈言微中,警心涤虑。

由此可见,鸠南不只是文化素养远高于他,甚至于可以完全拿捏他,对他的所作所为所思也都了如指掌。

如此一来,自己在鸠南面前几乎无所遁形,仿如一个透明人,这还了得?万俟中一念及此,不由得反手抓住了背上的剑柄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